瘘管就像山路 ,血管太细谁来开都会翻车,血管够粗闭着眼睛都能上路。
通路手术都是有风险的,建立自体瘘(Arteriovenous Fistula)也不例外,文献中提到半年、一年、两年、三年,初期通畅率分别为79.5%、70%、65%。
如果做了建瘘手术后,瘘管一个月后都没有成熟,有什么办法?
(Primary Patency Rate of native AV fistula: long term follow up)
痿管成熟的条件:
1. 动脉供血充足(动脉血管弹性好、血压不能太低,收缩压尽量在100mmHg以上)
2. 静脉没有狭窄或受损(静脉从吻合口到中心静脉有狭窄或血管病变会影响瘘管成熟,甚至会使瘘管失功)
3. 手术技术当然也是重要的环节(术前评估,术中缝合和手术技巧等等)
4. 术后卫教及保养
大量的数据显示,建瘘有20%是不成熟的。那是不是这20%的肾友都需要重建?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?
球囊辅助成熟BAM (Balloon-Assisted Maturation)当然不是完全能够解决这20%的不成熟瘘管,其中需要经过B超评估后只要能符合2点就会大大增加成功率。
BAM手术2个关键点
1.静脉是不能有长段狭窄或没有主干静脉回流,静脉血管必须是健康的。
2.血压不能太低
BAM 球扩手术心得分享
1. 选择鞘入路:(最好选择5Fr or 6Fr的鞘)
A. (首选)远心端的桡动脉(必须有>0.35mm且触诊有搏动)
B. 瘘管静脉端 (大部分不成熟的血管直径小于0.4mm都不利于穿刺或穿刺困难)
C. 手肘-肘中正动脉 (止血是比较大的问题,术后容易淤青及穿刺后伴随的并发症;或者是穿刺位置没有选对,鞘的位置直接在桡动脉或尺动脉上,这个是难以操作的。)
2.卫材的选用
A. 0.018导丝 (J形弯头)和 0.035导丝(J形弯头)(如果B超下发现血管太细了,可以先用0.018导丝尽量保护血管及利于穿过病灶)
B. J形摄影导管(4fr or 5fr)如:COOK - KMP 40cm , Merit - KA2 40cm
C. Micro-puncture set (微穿刺鞘套装)
D. 4-6mm 直径的球囊(顺应性佳的球囊,是不是超高压球囊都不是最重要的)
患者男性,73岁,前臂尺贵动静脉内瘘,术后一个月患者回来随访发现瘘管未成熟,B超下看是动静脉吻合口的堵塞(图一)。根据患者检查的情况,我们决定帮他做BAM的手术。文献数据有提到握球运动超过一个半月后,血管还未成熟。即便是再坚持握球运动二至四个月对血管的成熟是沒有有效帮助,所以发现肾友一个半月后瘘管未成熟的需要尽快安排介入处理。
图一
穿刺入路的选择,由于远心端尺动脉脉搏不明显且非常小,静脉端入路担心导丝不好通过吻合口,最后选择肘正中做入路,摄影发现有一段尺动脉是阻塞的桡动脉相对比较粗,这一段阻塞就是吻合口的位置,也是我們要处理打开流入道的地方。
图三
看完病灶之后我们使用0.035导丝及微弯道道管KA2 40cmm,很顺利的穿过阻塞位置。在过导丝的時候要非常温柔,要对血管有一定的把握及了解血管的走向,不能使劲强硬通过。所以用0.018导丝是比较好掌控,千万不能让导丝打圈(wire Looping)(图三),打圈的推力非常大容易造成血管剥离(Dissection)或 血管破裂 (Rupture),对血管的伤害非常大。
从肘正中进入用4*80的球囊帮助患者打开阻塞的位置(图四、图五)
图四
图五
术后B超下显示瘘管是有血流的(图六)
图六
我们给患者做术后卫教,要求坚持做握球运动。一个月后再回门诊做B超检查;如果流量可以,就可以用自体瘘开始透析了。